查看原文
其他

宁波前湾新区发展规划来了!未来之城这样建

宁波发布 2022-04-25


市政府近日印发《宁波前湾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35年宁波前湾新区将基本建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和杭州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的建设目标。未来之城如何建设?往下看一起了解——


作为未来一个时期新区发展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重点阐明了前湾新区规划建设的重大意义、战略定位、空间结构、产业方向、交通骨干、建城标准、实施机制等战略性、基础性、框架性内容,是下步编制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主要依据。
前湾新区  前湾新区是宁波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战略大平台,新区规划范围包括杭州湾新区及与之接壤的余姚、慈溪部分区域,西至余姚临山镇边界,南至四塘路—长河镇边界—潮塘横江—新城大道—明州大道,东至寺马线—胜山镇边界—水云浦,北至十二塘,面积约604平方公里。

《规划》提出,前湾新区将打造滨海创新发展核、南部产城服务核“两核”,东部先进智造区、西部新兴产业区“两区”以及若干城镇节点区。在产业方面,前湾新区将围绕“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发展汽车制造、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等六大高新产业。在交通方面,前湾新区将规划建设通苏嘉甬铁路、杭甬城际铁路、沪甬城际铁路,建设慈溪综合枢纽,构建半小时到达宁波、杭州和上海,2小时通达长三角省会城市的交通网络。前湾新区还将全力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建设杭州湾南岸“生态之肺”。

前湾新区的阶段性目标是,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 1300亿元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5%,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3.5%以上,初步建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和杭州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到2035年,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实体经济高度融合,成为上海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新区引领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作用明显,基本建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和杭州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

△前湾新区在宁波市的区位

未来之城如何建?
被誉为“环杭州湾经济区明珠”的前湾新区如何进行空间布局?重点发展哪些产业?交通优势如何凸显?优良生态如何保护?城市功能如何完善?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专门进行了解答。


空间布局

坚持宜居宜业三生融合


  空间布局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宁波未来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前湾新区的空间布局如何谋划?

  “总的方向是坚持湾区特色、生态优先、三生融合,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土空间格局,逐步形成城乡统筹、空间有序、功能完善的组团式城乡空间结构。”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综合考虑新区现状功能布局、以产兴城导向和未来空间潜力,坚持城乡统筹、组团布局、宜居宜业,规划形成“两核两区多节点”的城乡空间布局。

  “两核”,就是“滨海创新发展核”和“南部产城服务核”。其中,“滨海创新发展核”以现杭州湾新区的滨海新城、南部新城和湿地公园为主体,打造展现新区现代城市品质形象的门户;“南部产城服务核”以慈溪高铁枢纽、环杭州湾创新中心等为主体,打造新区产城服务综合承载区。

  “两区”,就是东部先进智造区和西部新兴产业区。其中,东部先进智造区重点发展汽车制造产业、航空制造、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产业,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西部新兴产业区,以中意(宁波)生态园为主体,布局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汽车零部件等产业。

  “多节点”,就是若干城镇节点区,包括庵东、崇寿、胜山、小曹娥等城镇及南洋小城等居住区,实行分类特色发展,重点发挥统筹城乡的节点作用,构建一体化、网络化的城乡体系。


重点产业

加快布局高端高新产业


  产业是前湾新区出形象、见成效的关键所在。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前湾新区将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打造沪浙产业合作高地,积极承接上海产业创新溢出,承接和招引上海工业设计、文化创意、法律咨询、金融保险等领域的优势产业,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物流、跨境电商等领域的企业业务总部。

  在产业规划上,前湾新区将瞄准世界产业前沿,面向国家发展需求,结合自身基础优势,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全市“246”万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布局高端高新产业,聚力发展汽车制造、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比如,在发展汽车制造业上,将推进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支持新区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构建新型“整—零”合作关系,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培育,力争通过几年努力,把新区打造成为“中国汽车龙湾”。

  在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将聚焦智能装备、机器人、节能环保装备、航空装备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智能手机、智能服务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终端产品,构建跨省域机器人研发、生产、系统集成、检测认证等产业链,积极培育飞机维护和维修、内饰装修、零部件生产加工、飞机组装等产业。

  在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上,将建设以医疗器械制造、生物医疗、新型运动器材、健康服务等为重点产业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开放性专业实验室,对接上海医药研发资源,打造生物医药制造基地。


△前湾新区在长三角的区位


交通优势

半小时通达沪杭甬


  从空间上看,前湾新区恰好位于上海、杭州、宁波的几何中心点,交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如何把这个长板拉得更长?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带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交会区,对外面向太平洋,位于环杭州湾经济区中心地带,与宁波、上海、杭州、苏州等大城市均处于1小时交通圈内,对外连接和要素集聚潜力巨大,是长三角一体化最具优势的区域之一。

  新区将统筹铁路、公路、航空、城市交通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和综合枢纽建设,构建以高铁枢纽为核心,以道路网、轨道网、地面公交网为支撑,对外“大通畅”、对内“大循环”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打造绿色、先进、智能交通网络。

  完善对外通达交通网络。规划建设通苏嘉甬铁路、杭甬城际铁路、沪甬城际铁路,建设慈溪综合枢纽,实现半小时到达宁波、杭州和上海,2小时通达长三角省会城市。

  加快建设通航机场,打造私人(公务)飞行网、航空旅游网、应急救援网等通用航空飞行网,融入宁波都市圈通用航空“1小时”交通圈。

  优化区内便捷交通体系。构建以G329、周庵公路等为支撑的“三横三纵”干线路网,加快安全、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网络建设,构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有效衔接、相互协调的三级绿道网络。

  打造绿色智能支撑系统。建设智能化交通基础设施,构建绿色智能城市公交体系,提升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


生态保护

建设杭州湾南岸“生态之肺”


  前湾新区具有独特的生态资源,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更被誉为“亚洲鸟类天堂”。未来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新区有哪些重要举措?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前湾新区将按照“两山”理念统筹推进美丽新区建设,做好涂、水、林、田、草系统保护,构建“一核两带六廊”的国土生态格局,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建设杭州湾南岸“生态之肺”。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加强沿海海域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共建沿杭州湾生态廊道,建设杭州湾湿地保护区,保护沿海绿心绿肺,打造滨海景观带,加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构筑滨海休闲游憩空间。

  实施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严格控制移动源污染,加强水污染治理,强化城镇、乡村污水收集处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全面建成与生态文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管理模式。

  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开展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加快建设海绵城市。


前湾新区在杭州湾的区位


城市功能

补齐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短板


  作为未来之城,前湾新区如何完善城市功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前湾新区规划建设在总的理念上将突出产城融合,把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摆上突出重要位置,布局建设一批未来社区,统筹推进教育、医疗、文体等各类设施建设,形成新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强化城市设计和风貌引导,打造智慧宜居现代新城。

  完善高品质、多层次公共服务体系。打造杭州湾南岸教育中心,引进一批优质国内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资源和高校,积极引进上海优质医疗资源,高标准统筹布局建设大剧院、图书馆、体育馆、美术馆、博物馆等文体设施。

  建设高效能供水、能源等市政设施体系。建设宁波至新区引水工程,着力构建安全、可靠、清洁、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

  加快建设数字化城区。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智能化建管水平,打造无线城市,深度推进大数据在新区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建设智慧交通、智能政务、智能环保、智能配送,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健全应急防灾体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来源:宁波日报、宁波市发改委

文字:易鹤

编辑:余婧婧

期待前湾新区大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